總懸浮顆粒物是指懸浮在空氣中,空氣動力學當量直徑≤100微米的顆粒物。
總懸浮顆粒物可分為一次顆粒物和二次顆粒物。一次顆粒物是由天然污染源和認為污染源釋放到大氣中直接造成污染的物質(zhì),如:風揚起的灰塵、燃燒和工業(yè)煙塵。二次顆粒物是通過某些大氣化學過程所產(chǎn)生的微粒,如:二氧化硫轉(zhuǎn)化生成硫酸鹽。
總懸浮顆粒物可按粒徑大小和化學成分分類。顆粒物沉積在呼吸道中的位置,取決于粒徑大小,在沉積位置上對組織的影響,取決于粒子的化學成分。
北京市的能耗以煤為主,煙塵主要來自采暖和生產(chǎn)鍋爐、大灶茶爐,小煤爐、水泥、白灰、汽車和冶煉。但是,顆粒物濃度變化除與污染源關(guān)系密切外,氣象變化也有著極大影響。如:風速、大氣穩(wěn)定度、降水量等。從連年監(jiān)測結(jié)果看,每年6-9月平均濃度最低,11月、12月、1月最高,3、4月多風,濃度也較高。
由于總懸浮顆粒物在大氣中懸浮時間長,沉降速度慢,難與徹底自凈。減輕污染需增加消煙除塵設(shè)施,減少暴露施工和露天堆放垃圾,擴大綠地面積。
[1] |